仙宗修道真經
仙宗修道真經:
鴻濛分判,陰陽始列;
陽氣輕清上浮者為天,天清純陽;
陰氣重濁下凝者為地,地濁純陰;
清濁相混為人,其質陰陽合並;
稟乾坤之交而成性,受陰陽之感而成形,
得五行之化育,而五臟、五德、五靈由斯而全焉;
受六合之交感,而六腑、六根、六神由斯而備焉;
列三才之品為萬物之靈。
世間難得者『人』也,人生難得者『道』也;
一陰一陽之謂道,先天大道玄妙難測,
生於鴻濛之始,混於虛無之中,先天大道生於一炁,
一炁化為陰陽,陰陽而育萬物。
修道者,必求道於陰陽,由陰陽而返太極;
人身猶如天地,修鍊大道無難,參陰陽之理,悟造化之機,
先天落後天,後天返先天,無極化太極,太極歸無極,
則性命全矣,而壽算長矣!
在儒可以超凡入聖,在道可以羽化證仙,在釋可以成佛作祖,
可以幽居瑤台紫府,可以永住極樂西方也!
無為大道,專在陰陽變化,四時配合五行;
冬至之後,地中陽昇,太極生陰;
夏至之後,天中降陰,太極生陽;
旋轉乾坤以分晝夜,周而復始,循環不息;
運行日月,日月成形;化生天地,天地育物;
日為陽,常圓常滿;月為陰,有晦有虧;
春為陽,而萬物生;秋為陰,而萬物頹;
聖為陽,脫殼以昇仙;凡為陰,壽終而成鬼。
此謂《清濁動靜》之理也。
男稟乾道以成體,故曰清;女稟坤道以成形,故曰濁;
男屬太陽,而陽中有陰,離中虛也;
女屬太陰,而陰中有陽,坎中滿也;
故男子十六清陽足,女子十四濁陰降;
清陽者,壬水也;濁陰者,癸水也。
人身難得,中土難生,佛法難遇,大道難逢;
今得人身,切勿虛度,當知培道修真,以期解脫生死;
內果之得,在乎勤修;外功之建,在乎勇為。
元神識神當分,真體假體當別,人心道心當明,切不可以人心當道心,
以假體當真體,以識神當元神。
[道]何而來乎 ? 由[先天無極]而來也!
[道]何所生乎 ? 由[先天炁胞]所生也!
道在先天,生陰生陽,唯有動靜,包羅萬象;
道在後天,生物生人,唯有靈性,包涵萬有;
道之體屬乎無形,道之用屬乎有象,
無論帝王、聖佛、仙神、人鬼,皆在此軀殼之中旋轉也。
道之大也,無可形容,猶如天地至高至厚,猶如日月至光至明。
天道之變化,地道之興衰,人道之善惡,古今之常理也;
日月之盈虧,運氣之消長,聖凡之超墜,亦是古今之定數也。
先天本性,是吾人之命根;後天軀殼,非自己之靈性。
有形肉體,地水火風結成;無形元性,天真性命所生。
靈投色界之中,何人能悟?身墜紅塵之內,應悟知修。
富貴官宦,享榮華而得意;文人學士,論性命以無心;
玄機智者易悟,大道迷者難明;天道窮,人倫喪,
凡情者,佛性忘,真道漸離漸遠,迷途愈墜愈深;
借假身以修真道,便是賢人;明本性而鍊俗心,應屬聖士。
人有輪迴,道無始終;欲免生死,必修大道;
欲修大道,不了情緣,靈性難明;欲明靈性,
非除貪慾,大道難成;貪慾能除,情緣自忘;
修道有健身之功,樂善有延壽之益;
養靈則氣平,神靜培元則命長壽高;
修心養性,能知五行相剋之理;
鍊道參禪,得審八卦運用之機。
人離母胎之後,藉精氣神以存,抱有良知良能,謂之後天軀殼;
藉後天軀殼,參天地之祕,鍊無為大道,徹陰陽之玄;
動者陽之剛,靜者陰之柔;天地者,陰陽旋轉之實體;
萬物者,造化變化之根基;仙乃純陽,鬼乃純陰,陰陽不鍊,大道難成;
能識陰陽之理,自知歸真之道;心静氣清屬陽,心動氣濁屬陰;
陽氣輕清,上昇則成仙;陰氣重濁,下墜則成鬼;
去其怒情而蓄元情,去其哀情而養元神,去其慾情而保元精,
身中一半之陰鍊成純陽之體,自得超昇也。
人身難得,中土難生,今生已得人身,乃是三生有幸;當知行功立德,
勤修善果,修真鍊道,方為可貴!人之肉體,四大假合,名曰幻身,
或稱假體;真者靈性,上天所賜,永遠不減,是謂真體。
物以土而生,而歸於土者,物之元化也;
人以氣而活,而喪於氣者,人之事理也。
人同天地,,而得其氣;人同萬物,而得其生;
天地有歸元之化,萬物有復元之緒,而人獨不察其原理何在?
皆因沉淪物慾,迷失原來靈性,而墜落六道,無所歸宗也。
人不修則道難以就,品不正則德難以成;
人之有輪迴生死,皆不知大道之義,
修道不但脫離生死,且能證聖成真,
惟願眾生休失靈性,勤修 [先天大道],以期返本還原。
內果之得,在乎修鍊,外功之建,在乎勇為。
心存善念,可以希聖希賢;性發靈光,可以成仙成神。
大道宏開,不知修鍊,惜哉為人,枉乎在世!
古之修道,必需放棄家庭妻子,名利恩愛,或皈依佛門,或隱居深山。
今之修道,遠非昔比,不彷奔逐事業工作,不彷家庭之累。
只知樂道參禪,修心養性,盡性修命;明道德,守綱常,
心要静,意宜閒,莫畏苦,雖在家亦可以修道,亦可以成道。
修道者,首重道德,次守綱常,慈悲為本,方便為門;
清心寡慾涵養性情,心無妄想,目要端正,休戀人間富貴,
莫貪塵世榮華,名利看淡,恩愛視輕。
修心養性,樂道參禪,不可迷惑酒色,不可沉淪嫖賭。
戒殺放生,休結來世惡業,行善佈施,好培今生善因。
道未明,休將著急;果未就,莫起怨心;或今生功果未足,
或前世業障所累,或先天元氣素虧,或自己工程失鍊,
皆宜 [懺悔、忍辱、精進]。
是道則進,非道則退;八百果圓,深期超出苦海;三千功滿,更望高登紫府;
休墜左道,致使三魂顛倒;莫入旁門七魄飄飛。
鍊道參禪,修心養性,談之甚易,行之殊難;無為妙道,修鍊全真,
不以富貴功名亂其心,當以忠孝仁義修其性;貴在能耐,耐而能久,
更要能勤,勤而能堅。
修鍊陰陽二氣,化為純陽一炁。積財蓄產,虛度光陰,原非上策;
鍊道造功,珍惜歲月,方是良謀;親賢師,交益友,談玄論道;
絕惡葷,遠奸徒,寡禍少災;貪嗔癡愛,是色是空;
富貴名利,無幻如夢;去私慾,多作慈善事業;存天理,定獲天心默祐;
諸般善事不彷勇為,許多惡業切戒妄行,內安真性,外除妄想;
煩惱妄想,憂其心,勞其身;暴飲荒淫,失其眠,損其精;此皆損害性命之源。
心不憂則命固,身不勞則氣平;戒暴怒以養性,除憂慮以定神;
心無雜念,俗情俱捐;寡慾固精,寡言養氣,寡思定神;
血氣調和,心火下降,腎水上昇,水火相濟,性命合一;
培其精氣,養其真元,壽命必長,大道可成也。
自古至今,修道者多,成道者少;考其原因,皆因修道者,不知其理;
參禪者,不明其法;盲修瞎鍊,以訛傳訛,或入左道,或墜旁門;
迷酒色財氣,而失性中之仁;貪名利恩愛,而昧命中之徳。
已墜落歧途者,急知回頭猛省,不可見異思遷,致誤光明前途;
欲求作仙成佛,必須認明邪教或是正道,方可信之,一時失慎,後悔無窮。
修道之士,喜怒哀樂,必先消滅,方有所得;修道之功,需要情境俱忘;
參禪之法,更宜清心寡慾;化俗心為道心,化色情為真情。
先行善而後修道,先養性而後明心;心能修,當得其静;善能行,當得其正;
心静則神通,身正則性明;樂道培靈,諸善之心自生;參禪養性,眾惡之念自滅;
抱慈悲樂道之衷,静以鍊己;存博愛濟世之志,動以度人;培養先天本性,
悟徹禪中妙理;樂我常静,與世無爭;鍊成法體,歷劫不壞。
修道之士,先知五行,有生有剋,變化無窮也。
天有五行,[金、木、水、火、土]也。
人有武德,[仁、義、禮、智、信]也。
修五德以合五行,運五行以符五德。
東方甲乙木,仁之徳也;
南方丙丁火,禮之徳也;
中央戊己土,信之徳也;
西方庚辛金,義之徳也;
北方壬癸水,智之徳也。
陰陽動静,勤悟修持,静者可以修性,動者可以鍊命。
[陽]静清之源,[陰]動濁之本。
安爐立鼎,不離五行;採藥鍊丹,不離五德;
[採藥]者,是將先天本來之五行、五德,歸為一家;
[鍊丹]者,是將後天軀殼之眼耳目舌聚合一竅。
分陰陽,別清濁,得之魂魄不驚;鍊玄機,參性命,得之身心益泰。
心屬火,可以統血{存神};
肺屬金,可以攝魄;
腎屬水,可以輸精;
肝屬木,可以藏魂;
脾屬土,可以運氣。
有水無火,津液不流,有柔無剛也;
有火無水,氣血不和,有性無命也。
自古聖佛仙神,皆是世人所修,非生來便是仙佛,可惜世人不肯修也;
學道非拋妻棄子之舉,參禪為養性鍊命之修;
非比古時,入山清修;只要認明[玄關正竅],出家可以修,在家可以修;
老者清心寡慾,中年已有妻子,更要寡慾;朝夕修鍊,因時因地,因人而度眾,
寡慾、寡思以鍊己。
不著於古,不著於新,行乎中正之道;
不著於空,不著於有,行乎精一之箴。
天地間, 生靈皆含有佛性,何況人稟天地陰陽二氣所生,修鍊甚易;
非彼畜生先要鍊成人形,然後方得成道。
人身半陰半陽,若能養性鍊命,將身中陰氣消盡,鍊成純陽之法體。
立言、立功、立德,大道成終賴三千功;
鍊精、鍊氣、鍊神,金丹就必依八百果;
功果圓融,得證仙佛。
[問心仙宗 玄一敬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