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皈依:

(一)自皈依道    當願眾生  形神具妙與道合真。

(二)自皈依經    當願眾生  精持妙典獲大神通。

(三)自皈依師    當願眾生  功德圓滿應詔飛昇。 

 本宗依『傳戒律壇』定傳「初真戒」「中極戒」「天仙戒」。

 成仙成道、成聖成賢,莫不從此三皈依起首。

 蓋性、命、生、死大事,因緣微細秘密難可見聞。

 最上一乘『解脫妙法』,若非真師垂慈開示引誘靈機,    

 焉能頓悟大乘正宗,漸入虛無妙道,而不致墮落邪見,錯入旁門。

 所以,未能明道,先皈依經,未能明經,先皈依師。

 若能依師寶,則經寶可聞,於不聞之中能聞經寶,則道寶可見於不見之際。

 本宗天上三師,老君為「度師」,虛皇大道君為「籍師」,元始天尊為「經師」。

 本宗是以道家為宗的信仰,提倡以宇宙本體為修行依據,從心性契合於大自然的修法,

 其極致則為『天人合一』。  中心思想為『天地正炁,自然運轉』。

 依「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依序修行。 

『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

學術論談

仙宗性功

【仙宗性功】 一、 道乃非空非色,無窮妙有所出。 一味法爾自然,乃能契合真際。 萬教唯心所造,依造須知背道。 人能依心返照,決定不難證真。 無妨由有入無,權且借假言真。 不明諸法體空,怎得平等大覺。 識破一應色相,把住本性真源。 頓間破障放光,必得登仙證果。 實修實行實證,方是仙道門風。   二、 修真以心為本,萬教由心設施。 須能默識心通,有念返於無念。 摒捐一切雜想,萬勿放縱其心。 心縱隨情逐欲,何能超脫飛昇。 若能一念不生,必期朗然澄澈。 如如無動無蕩,即證太常妙境。 住空猶為未學,無住之住方妙。 不為感官所欺,六根門頭打掃。 一舉空卻五蘊,搗破潛在意根。 此是苦厄所伏,出離須
閱讀更多

仙宗修道真經

仙宗修道真經:鴻濛分判,陰陽始列;陽氣輕清上浮者為天,天清純陽;陰氣重濁下凝者為地,地濁純陰;清濁相混為人,其質陰陽合並;稟乾坤之交而成性,受陰陽之感而成形,得五行之化育,而五臟、五德、五靈由斯而全焉;受六合之交感,而六腑、六根、六神由斯而備焉;列三才之品為萬物之靈。世間難得者『人』也,人生難得者『道』也;一陰一陽之謂道,先天大道玄妙難測,生於鴻濛之始,混於虛無之中,先天大道生於一炁,一炁化為陰陽,陰陽而育萬物。修道者,必求道於陰陽,由陰陽而返太極;人身猶如天地,修鍊大道無難,參陰陽之理,悟造化之機,先天落後天,後天返先天,無極化太極,太極歸無極,則性命全矣,而壽算長矣!在儒可以超凡入聖,在道
閱讀更多

各種關煞因果說明

甲:先天(與生俱來)化解過後即徹底解決,永不再犯。           1. 天耗關               俗稱改運命,嚴重者可祈請  斗母改八字,脫胎換骨,重               ...
閱讀更多

三障與36關煞之對應

三障與關煞之對應 【一】魔障:因貪嗔癡等之惑而生,亦即本身之六賊、三尸神                       ,三魔也。            1. 六賊(破財星):                  色為眼之賊。                  聲為耳之賊。                  香為鼻之賊。                  味為舌之賊。                  觸為身之賊。                  法為意之賊。             2....
閱讀更多

瑤池金母普度收圓定慧解脫真經

道者,返本之用也。萬物皆有本,由本而生枝,由枝而生葉,由葉而生花,由花而結果。人與萬物不同質,而同理也。 本立則根生,根生枝葉茂;本枯則根朽,根朽枝葉零。是以修道固本,固本者何?人以孝悌為本,道以精神為本;孝悌立,而人無愧;精神足,而道可修。修道無他,還全本來面目而以。精神從何處散出,還從何處收來。 解脫非難,難在定慧;身心大定,便生智慧,智慧既生,解脫亦易,欲明解脫,先除六賊,耳不聽聲,目不視色,身不觸污,意不著物,鼻不忘嗅,口不貪食,六賊既空,五蘊自明,受想行識,如鏡見形,五蘊既明,三家會合,精氣與神,長養活潑,上下流通,何難解脫。
閱讀更多

天上王母娘娘養正真經

修身第一章 養性修身,是乃人之大本;正心誠意,則為我所深耕。 動靜時勤檢點行為,日懍修持,父母恩同天地,孝行無虧祖宗。澤及兒孫,敬心莫失,知思源自當報本;能改過應要修功,出迷途而入覺路,登彼岸以進玄門。鎻來意馬心猿,如如不動,鍊到真靈正氣,在在常存,精氣神三寶長生,愛惡欲七情永滅,敦八德希賢希聖,守三綱治國治家;上體天心以好生,下悲物命而戒殺,學君子之謙謙,朝乾夕惕,法聖人而翼翼,性見心明,見色如見猛虎,得賢若得奇珍,富貴不淫,須知色則是空,空是色;貧窮常樂,要識無能還有,有還無,家富提攜親戚,心賢教化愚蒙,積無形之道德,鍊不老之精神,身遠迷途,自得災消禍滅;心親正道,當能鬼服神欽,發
閱讀更多

修道箴言

人之生長於世者,曰精、曰氣、曰神也,血為陰,氣為陽,陰陽所凝結為精也。精含骨髓,上通玉枕,下貫尾閭,人身之至寶也。蓋以精而化氣,以氣而化神,以神而還虛。一貪色慾則精洩,精洩而氣衰,氣衰而神散,三寶耗盡,則壽命不長矣! 修道者,逆則聖,順則凡,配合血脈,調和五行,愛憎不棲於情,憂喜不留於意,剛柔以為用,性命而立基;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靈;心不定則不能靜,心不安則不能靈,動極而靜陽自長,靜極而動陰不生;釋言明心見性,非靜不能明與見也。道言純心鍊性,非靜不能純與鍊也。儒言修心養性,非靜不能修與養也。其心未澄者,一切塵緣看不破,捨不離也;其慾未遣者,一切色情擺不去,脫不空也。夫人身以
閱讀更多